86岁的琼瑶离开了,她选择以一种清醒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,同时也带走了那个时代那些散落在人们心中、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感纠葛。在那极致的恩怨情仇中牛达人配资,我们只剩下时过境迁后的无奈和唏嘘。一个平凡的人的日常,竟成了另一个人追寻一生的目标。人生就是这样,在不经意的时光错位中,将一代人的眼泪凝结成了另一代人心中的感动。
记得第一次接触《金盏花》,它是否是琼瑶的作品,当时并不重要。那时,我从乡村来到城市,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港台女演员,仿佛从中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和幻想。后来,我和班上一个特别敢说敢写的男生偷偷去看《聚散两依依》,他在女生面前的自信与大胆,激起了我这个腼腆男孩的羞愧。我明白了,错过的不只是青春的青涩。
80年代的16岁,谁看琼瑶小说最多,谁就能在女生面前占有话语权,谁就能趁机躲过老师的眼光,一起去嘉陵江边,去雪梨山中,去观看《雁儿在林梢》,去凝视《窗外》,去讨论《几度夕阳红》……
还记得在立体几何课上,几何老师用他那蹩脚的普通话,满嘴飞沫地讲解着“通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”。至今,我依然清楚记得,那个女生坐在后排,忽然因心情激动而哭泣,泪流满面。这突如其来的情景让全班顿时安静了下来。老师走过去小心询问,才发现女孩的几何书下,藏着一本琼瑶的小说《失火的天堂》。原来,老师的兢兢业业并未打动她,打动她的,是琼瑶的文字。在老师的怒气中牛达人配资,《失火的天堂》被撕裂,粉碎。
展开剩余64%四十年前的记忆,仍然模糊。那时下课时,同学们都会冲向报亭,围在一起看琼瑶在《文汇报》上的连载。懵懂的年龄,男孩子幻想着小说中的女主角,女孩子则痴心于小说中的男主角。好多年后,我听说班上的一个女孩嫁到了香港,我相信,她的丈夫一定不会是那种秦汉式的深情男子。
班里那个能言善辩的男生,买了一本《星河》,与同学们讨论16岁、17岁的爱情。在那个背着老师的岁月里,我们把二角五分一份的回锅肉分着吃牛达人配资,也在偷偷做着结婚的承诺。那时的誓言,终究不过是琼瑶小说里的情感呼唤而已。
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。那时,在琼瑶的指引下,我们迷恋林青霞,幻想自己是秦汉。多少个自以为是的我,在那段自美的岁月中自我陶醉,自我感动,陷入梦想的漩涡,认为青春的激情能够击败一切,爱就是一切。
多年后,班上的“白马王子”们虽然迷恋《一帘幽梦》,但却没有牵到自己心目中的“白雪公主”。现实的残酷给了青春一个无所谓的微笑。
琼瑶,成了80年代青春的甜品,每颗躁动的心都曾被她或深或浅地甜过。虽然她已经离开,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与痛,依然在那个时代的人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,成为青春岁月中的一部分,持续为我们带来温暖。
琼瑶走了,那个80年代的记忆甜品,也已经在70年代人的记忆里封存。
发布于:山东省亿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